时间回到2018年5月14日清晨,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起飞,载着9名机组成员和119名乘客,目标是。
虽然川藏航线的飞行难度极高,但机长刘传健和其他机组成员已经飞行过无数次,对这条航线的每个细节都非常熟悉。

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刘传健带领机组成员,凭借超凡的冷静和勇气,历时34分钟将飞机成功降落,128人的命运因此得以改变。

刘传健事后说道:“在起飞的时候,我从没想过可能会死;当飞机安全降落时,我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活下来。”…
2019年,电影《中国机长》还原了3U8633航班的惊心动魄历程,每一帧都让人心惊胆战,潸然泪下。
挡风玻璃由三层玻璃构成,每一层的抗压强度都比普通玻璃高出2000至3000倍,此时内层玻璃的破裂意味着玻璃受力层遭遇了严重损坏。
然而,还未等塔台做出回应,整个右侧挡风玻璃突然爆裂,巨大的气压差使得副驾驶徐瑞辰的半个身子被吸出了窗外。
但刘传健依然保持着超乎常人的冷静,顶着每小时超过500公里的风速,最终成功将飞机带回成都,成功着陆,令塔台的人员都难以置信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除了副驾驶徐瑞辰的刮伤和一名乘务员因撞击造成的腰部伤害外,所有的乘客都平安无事。
当然,飞机在万米高空发生如此严重的故障,本应造成灾难性的事故,但3U8633航班能够安全着陆,实属航空史上的奇迹。
当人体突然进入3000米以上的高原,暴露在低压、低氧的环境中时,会出现恶心呕吐、头晕头痛等症状,严重的甚至会死亡,这就是“高原反应”。
飞机飞行到高空时,乘客之所以能够保持正常生理反应,是因为机舱内有增压系统,可以有效避免“高原反应”的不适。
然而,如果机舱出现裂痕,飞机会迅速失压,导致乘客和机组成员面临多倍的“高原反应”,而没有氧气面罩时,几乎立即会导致窒息。
飞机上的氧气面罩支撑时间通常为15分钟,这意味着,如果飞机在15分钟内不能成功备降,所有乘客将面临缺氧的危机。
而对于3U8633航班来说,飞机前挡风玻璃的破裂,不仅直接威胁到了机长和副机长的生命安全,也让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民航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。
面对这样的情形,机长和副机长必须克服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,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飞机降落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就在机长刘传健几乎要因极度缺氧而昏迷时,第二机长梁鹏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驾驶舱,为刘传健戴上氧气面罩,并不断拍打他的背部,避免他失去意识。
事后,刘传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:“我当时只想着如何控制住飞机,根本没想那么多,也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。”。
民航局调查了从飞机发生故障到安全降落的整个过程,发现刘传健完成了36个关键操作,若其中任何一个操作不及时或不规范,飞机就可能坠毁。
成功化解险情后,刘传健被授予“中国民航英雄机长”、 “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”以及“最美”等多个荣誉称号。
此外,中国民航和四川政府还为刘传健颁发了500万元作为奖励和慰问,川航3U8633也被授予了“中国民航英雄机组”的称号。
在普通百姓和曾经在机上遇险的乘客眼中,刘传健和机组成员是英雄,而川航3U8633则是承载着英雄梦想的“最美航班”。
2022年3月21日,我国民航的连续安全飞行纪录达到4226天,这是全球无与伦比的最佳安全飞行记录。
